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归档 > 淇滨区福源社区杨海潮、杨明昊上阵父子兵 两代人的军旅梦

淇滨区福源社区杨海潮、杨明昊上阵父子兵 两代人的军旅梦

一个用了30多年的茶缸、两份不同年代的入伍通知书、50余封纸张泛黄的书信……居住淇滨区黎阳路办事处福源社区,49岁的杨海潮和22岁的杨明昊是一对父子。5月6日,记者走进这个家庭,了解他们的军旅生活。

“有的家庭三代人当兵,有的两代人当兵,祖辈、父辈练就的军人品质转化为对晚辈的严格要求。”福源社区党支部书记郭银生说,传承军人家风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价值导向,激励着年轻一代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进,这在杨海潮父子身上得到了体现。

两份不同年代的入伍通知书

在杨海潮家的门上,有一个“军属光荣”的牌子。虽然春节已经过去很久,但拥军主题的春联让他们家显得与众不同。“两代人都是大家的榜样,邻里之间有什么事情,海潮总跑在前面,没少给大家帮忙。”邻居们得知记者来采访,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这对父子。

杨海潮并不善谈,采访刚开始的时候,他略微有些紧张。“我只会干不会说,当兵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经历!”杨海潮边说边拿出当年的入伍通知书,“17岁的时候,因为有一个当兵梦,我偷偷跑到镇上交了征兵信息表。那时候我很瘦,体检的人说我体重不够,我就和他们说自己早上没吃饭,喝了水吃了饭保准够。”

后来,杨海潮顺利拿到入伍通知书。“这一张是我儿子的入伍通知书,2018年他正在读大学,也是因为有一个当兵梦,他应征入伍,家人都支持他。不忘军人本色,这就是我们的家风!”杨海潮的言语中满是骄傲,唯一的儿子入伍,他由衷地感到高兴。

当兵时发的茶缸,杨海潮用了30多年

“我们家的老物件可不少,他现在用的洗漱茶缸还是部队发的!”杨海潮的妻子王海风对记者说。“这是我在新兵连发的,已经用了30多年。”杨海潮说起在部队的生活时来了兴致。

杨海潮当的是通信兵,主要负责无线电通信系统。“那时候没日没夜地学习和练习,满脑子都是嘀嗒嘀嗒声。”杨海潮说。

拿着自己一直在用的茶缸,杨海潮说,儿子杨明昊入伍前对来家访的人说:“这是我们家的宝贝,一个用了30多年的茶缸。它很特别,藏着父亲所有的军营记忆。对于我来说,它是一种军人本色的传承。我要去当兵,带着自己的梦想和父母的期望!”

珍藏多年的50余封书信

采访中杨海潮拿出手机,打开与儿子的对话记录,“既然来当兵,就不能害怕吃苦,不然就没有意义了。我很清楚,从踏入军营的那一刻起,我已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我的祖国。”几句简单的话语显示了杨明昊当兵的决心,而杨海潮的眼睛瞬间湿润了。杨海潮说儿子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志气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

“我们家有这种军人情怀,从父亲一代起就不断有人去当兵。我的一位大伯是1946年当兵的,还参加过渡江战役、淮海战役。”杨海潮说。

在杨海潮的收藏品中,有50余封已泛黄的书信,是父亲、叔伯在他当兵时寄给他的。杨海潮回忆,当兵4年,每一个月他都会接到书信,有父亲的嘱托,有亲友的问候……

“现在我和儿子用微信聊天儿,每次我都会嘱咐他要努力,为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杨海潮说,联系方式变了,但军人的情怀和家风永远不会变。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