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归档 > 淇县黄洞乡鱼泉村九十六岁老人靳月英拥军:镌刻心中半个多世纪的烙印

淇县黄洞乡鱼泉村九十六岁老人靳月英拥军:镌刻心中半个多世纪的烙印

5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眼瞅着石头山绿起来》一文,对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拥军模范、全国绿化模范靳月英在石头山上艰难种树的光荣事迹进行了报道,稿件刊发后在我市引起了巨大反响。

带着人们的敬意和祝福,记者日前到淇县黄洞乡鱼泉村,走进靳月英家,近距离感受这位96岁老人爱党爱国爱军的高尚情怀。

丈夫牺牲后,她继承爱党爱国爱军遗志

“来,快坐吧。”看到记者一行人来到院里,靳月英热情地招呼。

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荣誉等身:全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绿化模范……她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靳月英的房间内,磨得已无棱角的桌子、镶着一张张黑白照片的相框、老旧的布帘……这些老物件在无声地诉说着屋子主人的简朴。

“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比以前幸福得多。”说起这些年的生活,靳月英很是欣慰和满足。

1942年,八路军来到淇县黄洞乡鱼泉村,时年19岁的靳月英毅然送丈夫冯青海参军。丈夫走后,她担起了妇救会会长的责任,带领村里的妇女救治伤员、筹集军粮,还帮助八路军侦察敌情。

1947年春天,丈夫壮烈牺牲,靳月英抱着8个月大的儿子,强忍悲痛公开表态,要继承丈夫遗志,一生爱党、爱国、爱军。

靳月英一直坚守着这份承诺。她用两根背带将儿子背在背上,和村民一起上山下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年轻时,她历任村妇联主任、副大队长等职务,是村民眼中的“铁娘子”。

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向部队寄送慰问品万余份,总价值10万余元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消息传来,靳月英坐立难安。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她,深知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也对在前线浴血奋战、保卫国土的战士们充满敬仰。她让儿子买来50米白布,叫来儿媳、孙女,一起缝制鞋垫儿。很快,凝结着深切关怀的327双鞋垫儿寄往了前线。

靳月英不仅关怀驻守边疆的战士,也关怀村里入伍当兵的年轻人。每当村里有新兵入伍,靳月英都叮嘱他们苦练杀敌本领、全力保家卫国。为让他们在部队里安心,她义务担起了照顾军属的责任。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靳月英从村干部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但她一直没有闲着。

“以前,奶奶经常一个人带着干粮上山,到山上摘槐米、采小叶茶、割黄密草,一走就是一整天。这些山货都长在陡峭的山崖上,为了采摘它们,奶奶没少吃苦头。卖成钱后,奶奶就买水壶、毛巾、背心、保温杯。”靳月英的孙子冯文清说。

买这些东西是自己用吗?当然不是。这些东西都被靳月英寄送到了部队。她省吃俭用,将家中的余钱最大限度地用来拥军。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靳月英累计向部队寄送慰问品万余份,总价值10万余元。

靳月英前些年,每年“八一”前夕都会去市消防支队淇县大队慰问消防官兵,为他们送去水杯等慰问品。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