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市徐光、马朝立、徐爱英、杜文先4人荣获“河南好人”荣誉称号。
徐光 用行动兑现承诺,不忘初心助力扶贫攻坚
徐光,男,195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2016年,63岁的徐光坚守带领家乡群众生活好起来的承诺,响应淇县县委“头雁回归”号召,毅然放弃退休后在省城的安逸生活,带着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离开省会郑州,回到了位于太行山区的家乡。他首先进行调查研究,带领干部群众探山寻路,用短短半年时间修建打造了“蜘蛛山”“龙凤岩”景点,并拓展了南山、东山旅游环线,仙人峰旅游线路等观光旅游线路,让沉睡千年的深山区绽放异彩。
一位老人的如火激情在燃烧,他用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身行动和党建引领、党性光辉影响着一个村落、一个镇区、一个市县,点燃了乡亲摆脱贫困、勤劳致富建设美丽家乡的梦想……徐光2017年2月获淇县农村带头人“金雁奖提名奖”,2018年2月获省级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2018年3月获淇县第三届农村带头人“金雁奖”,2018年7月获河南省第八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奖。
马朝立 做最美诚信快递员
马朝立,男,1981年11月出生,现任鹤壁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经理、鹤壁好人助残工作站站长。因为家境贫寒,他18岁辍学打工。1999年,一次事故导致他腿部残疾。然而,他没有灰心,靠着不服输的信念,终于在2010年办起了鹤壁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他诚实守信经营,不忘承担社会责任,先后安排数名残疾人工作,解决了百余人的就业问题,并先后拿出2万元善款帮助社会上的残疾人、孤儿和五保老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马朝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办事,传播诚实守信美德。他致富不忘弱势群体,真情实意资助山区贫困学生,用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彰显了人间大爱。他2014年获评全国“最美快递员”,2015年5月获评全省“自强模范”,2016年4月获评全省“2015年感动交通年度人物”,2016年获得鹤壁市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8月获评第二届“感动河南交通十大人物”,2016年8月获评“2014-2015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
徐爱英 悉心照顾患病大伯哥30多年
徐爱英,女,1960年2月出生,山城区鹿楼乡肥泉村村民。徐爱英的大伯哥张福生今年74岁,小时候发烧导致大脑部分受损和腿部残疾,无法正常行走。1982年和丈夫结婚后,徐爱英便承担起照顾大伯哥的重任,30多年从未中断。2009年,她的丈夫因病离世,生活水平远不如以前,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悉心照顾大伯哥,从不嫌弃。丈夫离世后第二年,她的儿子又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不能正常行走。儿子住院期间,她既放心不下医院的孩子,又要回家给大伯哥做饭,即便再忙再累,依然尽心尽力照料大伯哥。受到他人称赞时,她脱口而出的总是这样一句朴实的话:“真没啥,就是多碗饭的事儿。”
村里人很佩服徐爱英,纷纷为她点赞。徐爱英曾获评2018年第一季度“鹤壁好人”。
杜文先 坚守深山的女村医
杜文先,女,1960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鹤山区王家村唯一的村医。上世纪70年代开始学医的她,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就一直在村里当村医,给村民看病,一干就是40年。大山里的村民都不富裕,她经常上山采药,供村民治疗感冒风寒服用,给村民省了不少钱。王家村附近有四五个自然村,她有时出诊需要跑20多公里。
40年来,杜文先不仅经常接诊深夜来求诊的病人,还常常翻山出诊,凌晨才走回家。多年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杜文先可以说是健步如飞,因为怕走慢了,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杜文先曾获评2018年第二季度“鹤壁好人”。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