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在北京工作的杜海燕女士在“淇河晨报”微信公众号上留言,希望记者帮忙寻找6位鹤壁好心人。原来,杜海燕的父母3月初到黄山旅游,下山时不慎摔伤,6位鹤壁游客把2位老人送下了山却没有留下姓名。
今年3月3日,杜海燕的父母到黄山旅游,下山时没有乘坐缆车,选择步行。“我父母觉得15里的下山路并不算长,并且步行下山能好好欣赏风景。”杜海燕说。然而,黄山当天下着小雨,山路湿滑,老两口儿走到半道儿就有些体力不支了。由于天气不好,选择步行下山的游客比较少,他们体力不支时,路上几乎遇不到其他游客。更严重的是,老两口儿一不留神摔倒了,杜海燕的父亲扭伤了脚,杜海燕的母亲磕伤了腿。当时是下午3时许,老两口儿一直等不来其他游客。
杜海燕的父亲伤得比较严重,几乎无法行走,连站立都很吃力,杜海燕的母亲也伤得不轻,他们靠自己走完剩下的七八里山路已经不可能了。后来,一位挑担人路过,帮忙查看了杜海燕父母的受伤处,并做了简单的包扎。挑担人自己无法搀扶2位老人下山,手机没有信号,也无法联系景区工作人员施救。
就在2位老人不知所措时,山路上走来3男3女。杜海燕的母亲说明了情况后,这6位年轻人二话不说就答应搀扶2位老人下山。挑担人先出发,到山下雇滑竿。杜海燕说:“我父亲无法行走,其中2位年轻人就架着我父亲走,等于是2人合力把我父亲抬下了山。其中1位姑娘扶着我的母亲走完了剩下的山路。”一路上,6位年轻人的悉心照料让2位老人感动不已。最让2位老人感动的是,6位年轻人中有位姑娘身体不好,还需要人照顾。
剩一小段山路时,那位挑担人领着抬滑竿的人找到了杜海燕的父母。到山下时,6位年轻人已经筋疲力尽了。分别时,杜海燕的父母再三追问,6位年轻人始终不愿留下姓名。“当时,我母亲拍了我父亲和6位好心人的合影。我父母只知道他们是做窗帘生意的。”杜海燕说,“我父母安全回到郑州后,一直对这6位好心人念念不忘,特意嘱咐我找到他们,真诚地向他们说声谢谢。”
老两口儿黄山旅游受伤,6位鹤壁人伸援手不留名”续
热心人现身:我们只是搭把手,不用谢
本报4月1日7版报道了我市6位热心市民在黄山旅游时救助两名受伤游客的事,被救助的郑州游客希望向他们说声谢谢。报道见报的同时被鹤壁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新媒体平台转发,许多网友留言、点赞,其中有几名网友认识那几位热心人,他们提供了热心人的联系方式。
4月1日上午,在网友的帮助下,记者联系到热心人蒋洪哲。据他介绍,3月3日,他和张晓蕾、王志勇、蔺卫芳、侯波涛、张倩倩一起去登黄山,下山途中遇到了受伤的游客,他们就顺手帮了一把。
“我们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蒋洪哲提起此事还有些不好意思,他们6个人是多年的好友,都是个体商户,在淇滨区和浚县从事窗帘生意。
3月3日当天,他们坐缆车上了黄山,尽管天气不是太好,但他们还是选择徒步下山,下山途中遇到受伤的老夫妻。“那位阿姨跟我们说明了情况,跟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一位挑山工。”蒋洪哲说,“老先生行动不方便,我们就帮忙把他送下山了。”
护送两位老人下山后,6个人没有留姓名就离开了。我们并不觉得这有啥,有人遇到困难了,我们搭把手是应该的,没想到两位老人一直记得。”蒋洪哲说。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