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归档 > 86岁的陈金莲 退休后免费诊治病人2万余人次

86岁的陈金莲 退休后免费诊治病人2万余人次

“我们小区的陈金莲老人可是个热心肠,听说谁家有难事儿了,她就会去帮忙!”“陈金莲老人上过战场,常给我们讲‘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国强才能民安’。”“孩子们喜欢听她讲故事,我们都说这是爱国主义教育。”4月2日,得知记者采访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陈金莲老人,市军队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家属院的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介绍着他们眼中的陈金莲。

陈金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让一个柔弱的女子投身战场的?陈金莲在战场上遇到了什么?跟着记者来看看吧!

2岁时被过继到养父母家

在小区居民的指引下,记者敲响了陈金莲老人的家门。一位满头银发、笑容慈祥、精神矍铄的老人打开门热情地说:“快进来,快进来。”

被问及小时候的事,86岁的陈金莲说:“我是湖南株洲人,亲生父亲姓彭,是从江西逃荒到湖南的。我兄弟姐妹多,父亲靠当裁缝养活我们一家人。”因为家里穷、孩子多,陈金莲2岁时就被过继到了养父母家。“有一天,有个人来家里挑孩子,我姐姐跑出去玩了,我拉着人家的手走了。后来,我的亲生母亲说,我父亲在屋里想了很长时间才同意把我过继给别人,只有我跟别人走了,我的兄弟姐妹才能吃饱饭。”陈金莲强忍着眼中的泪水说,亲生父母的无奈、吃不饱穿不暖的兄弟姐妹让她很心酸。

知道养父是地下党员后 立誓“跟党一辈子”

虽然养父母不富裕,但他们对陈金莲非常好。陈金莲翻开一本相册,指着一张照片说:“这张照片里的人就是我的养父母,他们都很善良。记得养父经常悄悄出门,有时还召集一些人来家里开会。”陈金莲说,她13岁的时候才知道养父是地下党员。

知道养父是地下党员的那天夜里,陈金莲一直睡不着,她既兴奋又担心。“后来,我为养父站岗放哨、送信,为了争取这些任务,我向他发誓‘跟党一辈子’。这句誓言,我记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陈金莲说,只要身体允许,她会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人。

生活穷苦仍坚持读书,17岁报名参军

“养父从我小时候就开始教我读书。后来,家里没钱供我上中学,我就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在家学习。”陈金莲说,艰难的生活让她从小就学会了自立。新中国成立后,她因为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被推举为乡里的妇女副主任,那一年她16岁。

1951年3月初,陈金莲去乡里开会,顺便看望了一位老同学。“到了她家,我才知道她去当兵了,招兵办就设在县城的关帝庙里。”陈金莲说,当时她心潮澎湃,心想在军营里报效祖国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陈金莲马上去乡里开了介绍信,步行去了县城。60里路,我走了一天。到关帝庙后吃了一顿美味的晚餐。”陈金莲回忆,招兵办的干事得知她来报名参军,热情地接待了她,并给她端了2碗白米饭和半盆烩菜,烩菜里有白菜、
粉条、豆腐、肉。扑鼻而来的饭菜香味让陈金莲至今难忘。

陈金莲顺利通过了体检、考试。她至今清楚地记得试卷上的考题:若参加抗美援朝,怕不怕死?她坚定地写下:保家卫国,不怕牺牲!那一年,她17岁。

遇敌机投炸弹,用身体保护伤员

后来,陈金莲告别养父母去了部队。“养父把我送到部队后住了一晚才回家。他当时对我说‘当了兵,就要对得起这身军装’。”陈金莲说,因为学习能力强,加上对医学感兴趣,她报名加入了医疗队。

1951年年底,陈金莲随部队渡过了鸭绿江。“为了躲避敌机,我们选择晚上行军。”陈金莲说,医疗队面对炮火是常事,但她从来没有怕过。“战场上到处是燃烧的房子,还有人在痛苦地呻吟,这就是战争的样子,我一辈子都不会忘。”陈金莲说,她当时暗暗发誓尽自己所学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陈金莲说,她左侧肋骨下有一处伤疤。被问到伤疤是怎么来的,她说:“我照顾伤员时,敌机在我们的临时医疗点投下了2枚炸弹,我趴在伤员身上保护他。我们躲过了一个炸弹却没躲过第二个,我被弹片击伤了,可当

|<< << < 1 2 > >> >>|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