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归档 > 淇滨区牛庄社区赵建红10年悉心照料高位截瘫丈夫

淇滨区牛庄社区赵建红10年悉心照料高位截瘫丈夫

2007年,淇滨区牛庄社区43岁的郭玉喜在工地上因事故而高位截瘫,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一心只想寻死。2017年,10年过去了,他不仅能坐能站,还可以自己吃饭,精神状态也好了起来。

10月12日,郭玉喜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他有这么大的变化多亏了他的爱人赵建红,“要是没有她,我活不到现在,现在我不但要活下去,还要和她一起享受生活”。

丈夫高位截瘫,她告诉自己要坚强起来

2007年3月12日,正月廿三,这一天对郭玉喜来说犹如一场噩梦。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他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去工地干活儿,谁知意外发生了。

“我从一楼的架子上摔到了地下室,没多高,可下面偏偏是没有填埋的沟,里面全是钢管,整个人摔到了钢管上,后来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如今郭玉喜已经能坦然地讲述那次事故了。

赵建红和儿子赶到工地时,郭玉喜已经被送往医院。“我们赶到医院时他还昏迷着,医生说情况比较严重,建议转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到卫辉当天晚上就进行了手术。”赵建红说。

“醒来时,我除了头,哪儿都不能动,高位截瘫,全身插了100多根管子,感觉自己一下成了废人,真是不想活了。”郭玉喜说。

怕丈夫想不开,赵建红寸步不离,还不停地开导他。“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以前啥事儿都指望他,现在他出事儿了,我只能撑起来。”赵建红揉了揉眼说,那时大儿子刚结婚,小儿子才9岁,为了这个家,她必须坚强起来。
力不从心,她在抱丈夫时无数次摔倒

“人家能干的时候,咱在家坐着,享了福;人家不能干活儿了,咱扔下不管,不忍心啊!”当大家称赞赵建红10年来不离不弃时,她说了这么一句话,简单而又真诚。

赵建红身高只有1.46米,郭玉喜则是1.78米的大个儿。“我当时瘦,只有80多斤,他160多斤,每天抱他特别吃力。”赵建红说,抱丈夫时摔倒了无数次。

郭玉喜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出院后,又在市中医院进行了6个月的康复治疗。“我的情况太严重了,医生说康复效果不大,还是回家慢慢养吧。”郭玉喜说,他是躺在担架上被送回家的,因为自己根本无法动弹。

“吃喝拉撒睡都得有人照顾,他除了能说话,其他啥也干不了。”赵建红说,一直躺着容易生褥疮,她每两个小时给丈夫翻一次身,并按摩胳膊和腿。

除了身体上的痛苦,不愿与别人交流是郭玉喜面临的最大障碍,为了让他经常晒晒太阳,她为丈夫买了个轮椅。“我得一点儿一点儿把他从床上扶起来,然后用脚抵住他的脚,使出全身的力气抱着他的腰把他挪到轮椅上。”赵建红告诉记者,抱之前得先颠两下,要不然用不上劲儿。

“我经常抱着他俩人一起摔倒,有时候在地上磨好几圈也起不来。”赵建红说,最开始一摔到地上时,她只能找邻居帮忙,或者给在附近打工的儿子打电话。摔的次数多了,赵建红找到了窍门儿——摔倒后,拿一块砖垫到丈夫屁股下,休息会儿,再把他扶到小板凳上,最后用力把他抱到轮椅上。

照顾丈夫虽然辛苦,但让赵建红欣慰的是,丈夫的身体越来越好,而且越来越乐观。

媳妇儿,扶我站起来让人家看看”

“刚开始他真就像个婴儿,坐、站、吃饭都要从头学。为了锻炼他自己吃饭,我买了个小孩儿用的碗,让他慢慢尝试。”赵建红说,只要付出就有回报,2009年,丈夫学会了自己吃饭。

采访时,郭玉喜一直在轮椅上半坐半躺着,还时不时自己扒着轮椅把手让自己坐直,这是他学会的新技能。“我恢复成现在这样,俺媳妇儿是功臣。”他满意地说。

赵建红听后忙说:“10年了,他中午都没有上过床,都是在轮椅上,怕给我添负担。”

“媳妇儿,扶我站起来让人家看看。”郭玉喜话音还没落,赵建红就已走到轮椅边,双脚抵住丈夫的双脚,抱着丈夫的腰,上下颠两三下后,抱起了丈夫。郭玉喜双腿靠着轮椅,双手扶着赵建红站了起来。“这样能站十来分钟,要是扶着凳子站不

|<< << < 1 2 > >> >>|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