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4日是第15个世界献血者日,记者昨日采访了淇滨区献血达人赵宾海。
“血液是可以再生的,但生命只有一次。献血能挽救他人生命,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赵宾海说,他1997年第一次献血,至今已坚持了21年,累计献血1.5万毫升。
因为好奇接触献血,因为爱坚持献血
“1997年,我在河南农业大学读大二,有一天我跟同学逛街时看到了一辆献血车,出于好奇,我过去献了200毫升血。”赵宾海说,那是他第一次献血,当时只知道献血可以帮助他人,并不知道其他献血知识。
“那个年代,不少人对献血这件事了解得不多,认为血液是身体的一部分,血液流失对身体损害很大,所以对献血十分恐惧。父母知道我去献血后十分反对,再三叮嘱我不要再去献了。”赵宾海说,可他亲身经历后,身体没有出现任何不适,他觉得献血并没有那么可怕。
一年之后,赵宾海在鹤壁市山城区参加考试时,献了第二次血。
从那之后,每隔几个月,他都会献一次血,“不为别的,只为能帮到更多人”。
昨日,在赵宾海家里,记者见到了10多本无偿献血证。“献血证太多了,好多没有保存下来,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赵宾海对记者说。
累计献血1.5万毫升,相当于三四个人的血液总量
“之前我一直献全血(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的所有成分),最近这两年主要献成分血(血液中的某一成分,目前最常见的成分献血是捐献血小板)。”赵宾海说,捐献全血需要半个小时,捐献成分血的时间要久些,捐献两个单位大约需要90分钟,加上检测和休息时间,有时9时到血站,11时才能结束。
在郑州、北京等地出差时,遇到合适的情况,赵宾海也会主动到当地血站献血,目前已献血50余次、1.5万毫升。要知道,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换算下来,一个60公斤重的人,全身血液总量为4200~4800毫升,1.5万毫升血液相当于三四个人的血液总量。
赵宾海说:“血站有时会主动给经常献血的人打电话,能去献血我就会赶紧过去。因为经常去血站,血站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了。我献的血最后用在谁身上了我不知道,不过每当有人通过输血抢救挽回了生命,我就觉得十分温暖。”
从1999年开始,我省无偿献血者及家庭成员都有免费用血权。具体包括:献血者本人在5年内免费享用献血量3倍的血量,5年后至终身免费享用献血量等量的血量;累计献血量满800毫升的,10年内免费享用所需血量,10年后至终身免费享用献血量3倍的血量;累计献血量1000毫升以上的,终身免费享用所需血量。
而无偿献血者的家庭成员则可以按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家庭成员指公民的配偶、双方的父母、子女及配偶。
赵宾海说,他献血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己用,是为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适量献血有益健康,还能帮助他人
“通过献血,我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献血前过度疲劳或者饮酒过量都可能影响身体的指标,导致无法献血。所以,我每次献血前一周都会保持睡眠充足、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平时发现自己哪项指标偏高,我就会想办法调整。献血本身会降低人体的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赵宾海说,今年他已经40多岁了,身体一直很好,不少见过他的人以为他只有30多岁。
赵宾海不仅自己参与无偿献血,还鼓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参与无偿献血。在和妻子谈恋爱的时候,赵宾海就鼓励她献了好几次血。赵宾海的妻子侯秀娟说:“老赵在和我谈恋爱的时候就鼓励我献了好几次血。他还经常给别人讲一些献血常识。当然,献血虽然有很多好处,但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我这几年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去献血,但我非常支持老赵去献血。”
赵宾海说,这些年,参与无偿献血的人越来越多了。从最开始人们对献血有误解甚至感到恐惧,到如今献血知识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