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您收拾好没,咱出门遛遛弯儿吧?”12月6日,当万家灯火亮起,在新乡市一居民小区,早早吃过晚饭的张爱仙听到大儿子的呼唤后,穿上厚厚的羽绒服,牵着小狗,准备出门散步。
自2011年8月送走公公后,忙碌了大半生的张爱仙这才卸下了肩上的重担。即便有了自己的晚年生活,闲不住的她还经常往来于郑州、新乡、鹤壁三地,为已成家的3个儿子搭把手。
张爱仙从未怨天尤人,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付出没想着要什么回报,我现在有吃有喝的,儿子、儿媳又这么孝顺,我很幸福,知足了。”
养花种草、打牌、 跳广场舞……生活很舒心
最近几年,张爱仙有了空余时间,家里种了不少花花草草,还学会了绣十字绣,经常约好姐妹到小区广场跳广场舞、打打牌,用她的话说:“生活安排可紧凑了。”
几天前,家在新乡的大儿子把张爱仙接了过去。大儿子平时上班比较忙,儿媳去北京学习要一个月,孙女在外地上大学,为了照顾大儿子的饮食起居,张爱仙打算住上一段时间。
每次到儿子家小住,张爱仙也不闲着,做饭、拖地、洗衣,总会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今年暑假,孙女考上了大学,她在新乡的两个月里,闲来就绣十字绣。“这次来,把上次留的活儿绣完,这幅十字绣上有‘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等装裱后,挂到俺儿家的客厅里。”张爱仙乐呵呵地说。
“我爷爷还在时,有一次他掉床下了。身材瘦小的母亲抱起130多斤的爷爷时,不小心闪了腰。当时她忙得根本没在意,以至于腰部留下了病根,现在走路都直不起腰。”大儿子告诉记者,他们弟兄三人都不在母亲身边,家里的老人都是母亲一手照料,这让他们很愧疚,“现在我们每年都要带母亲做体检,希望她健健康康的。辛苦了那么多年,也该享享清福了。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她除了腰不太好外,身体没有其他毛病。”
提起三个儿子,张爱仙自豪地说:“我这仨儿子一个比一个孝顺,在家给我装了2台电视、3部空调,生怕我冻着、热着。不管到谁家住,儿媳没跟我红过脸,厚的薄的衣服买得全乎,给我的零花钱也花不完,他们都是尽最大努力让我高兴。”
40年来,精心照料并送走10位亲人
张爱仙10岁时父母离异,由于家庭贫困,父亲将她送了人。在养父母家,她天不亮就要起床推磨,除此之外,照顾弟弟、割草喂猪、放羊、挑水……她样样都干。尽管养母没给过她好脸色,可每当养母犯病,张爱仙都要用架子车推她到十几里地外的医院看病,回家后为她煎药。
回想起小时候的苦日子,张爱仙说,当时撞墙想死的心都有,但她从未怨恨过父母和养父母,“他们生我、养我,为他们养老送终是应该的。”
把养父接到家里照料、跑外地照顾生病的生父、侍候卧病在床的婆家爷爷……自打21岁结婚,张爱仙的时间都给了家里的亲人。面对接连不断的家庭变故,张爱仙咬紧牙关,用瘦弱的臂膀撑起了这个家。
2001年,张爱仙照顾儿媳坐月子期间,本来心脏就不好的丈夫不幸煤气中毒,成了植物人。而她的公公因脑血栓已经瘫痪在床好几年,而且不会说话、双眼失明。“家里躺着两个不能动弹的病人,常常顾了这边,顾不了那边。那会儿我心力交瘁,觉得日子都没法儿过了。”张爱仙说。
“妈,您辛苦了!”看着母亲每日操劳,做儿子的又不能在身边尽孝,3个儿子哭着跪到母亲面前。“我们几个商量找个保姆帮忙照顾病人,但我妈死活不同意。她勤俭节约惯了,怕我们花钱,更怕保姆照顾不好爸爸、爷爷。”大儿子说。
2001年,丈夫撒手而去。那年,张爱仙才50多岁。邻居劝她改嫁,但一想到卧病在床的公公无人照顾,张爱仙就下定决心,要精心侍候老人,把家里最后这位长辈不受罪地“送走”。由于张爱仙的精心照料,11年里,老人没有生过一个褥疮,人也干干净净、白白胖胖,直到2011年去世。
“不能再用老眼光、老思想看问题了,记恨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