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归档 > 法医曹明辰:见惯了生死,更珍爱生命

法医曹明辰:见惯了生死,更珍爱生命

“每具遗体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从现场找到和案情有关的蛛丝马迹,替死者说话。”曹明辰是我市公安局刑侦技术科的一名法医,他从事法医工作已有17年。曹明辰说,作为一名法医,肩负着命案和伤情鉴定的责任,不仅要求专业过硬,更要有超常的心理素质。被法医专业录取后,他曾想放弃  从事法医这行,曹明辰说自己是误打正着。曹明辰1974年出生于三门峡卢氏县的一个农村家庭,高考后报的是洛阳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临床专业,但没想到收到了法医专业的通知书。

“拿到通知书后,我心里很难受,哇哇大哭。当时不了解,觉得这个专业以后要天天跟死人打交道很恐怖,就准备复读一年,明年再考。”曹明辰说,他高中班主任知道后就去他家做思想工作,说法医稀缺,前景很好。这样一劝,曹明辰有些心动了,再加上自己从小就对警察职业情有独钟,就安心去上学了。通过学习,渐渐爱上了法医专业  1995年,我上了大学,进学校第一天,校长就给我们鼓气,说我们这个专业金贵,发展前景好。”说起大学上的第一堂解剖课,曹明辰记忆犹新,“激动,真的,当时没觉得恐惧,就觉得兴奋。我的成绩最好,老师让我先下手,能有这样的机会对当时的我来说很自豪。尸体是经过福尔马林浸泡过的,呛得睁不开眼睛。”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尸体解剖。

“大三时,我被分到郑州公安局刑警支队实习,我和其他两个实习的同学一听领导说要出现场,激动地拿着箱子就跑。那时候我已经爱上了这个专业,觉得见得越多练得越多,经验就越丰富。”曹明辰说在郑州实习的4个月他成长最快,4个月解剖了77具尸体,课本上讲的都用上了,再和同学见面时,能力已经比一般同学高很多了,最明显的就是他一上班就能单独完成现场勘察。现场条件恶劣,因脱水而晕倒  与成就感相伴的还有恶劣的环境和职业风险。

法医需要经常接触高度腐败的尸体,长期接触有毒物体、气体和化学药剂,风险很高,如果死者生前患有传染病,风险更高。

曹明辰说,以前办案时连防毒面具都没有,夏天遇到尸体高度腐败,一蹲就是三四个钟头,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几天都洗不净。寒冬腊月,解剖尸体时手上冻得全是冰碴儿,手术刀都握不住。

曹明辰印象颇深的是2001年夏天发生在山城区的一个案件。受害人死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厂房内,天气炎热,尸体已经腐烂。他们到现场时,墙上都是苍蝇,尸体上布满了蛆虫。开门的瞬间,很多人都吐了,而他和另一名法医在没有戴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工作了4个多小时。

“屋里都是尸体渗出来的液体,没有下脚的地方,只好垫块砖头,踩在上面解剖。蛆虫很快就爬满了砖头,就再垫一块砖,就这样,我们踩着几块砖头完成了工作。”曹明辰说,由于脱水严重,他一出厂房门就晕倒了。

“以前没有DNA检测仪器,全靠人工分析,经常连夜干活儿。准确推断死亡时间,判断性别、年龄等,这些对破案很关键。”曹明辰说。

在2001年发生的一起预谋杀人案件中,警方推断致伤工具是刀具,并据此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排查。但曹明辰在死者腿部发现了一片淤青。“我一摸,确定是骨折了,用刀子划开后,确实有致伤的痕迹,就判断作案的不止一个人,这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有利证据。”见惯了生死,更珍爱生命

“干我们这一行的,看多了生死,很容易抑郁,也容易麻木。”曹明辰说,正因为见惯了生生死死,才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懂得活着不易,更加珍惜孩子、爱人和父母。

法医人手紧缺,时常24小时值班,虽然第二天休息,但如果有案子还得顶上去,手机也要24小时开机。“晚上只要手机一响,肯定就要出现场,爱人就赶紧起来给我拿衣服,平时和朋友聚会时,隔两分钟就会不由自主地看一眼手机,生怕错过电话。”曹明辰说,毕竟人命关天。

除了

|<< << < 1 2 > >> >>|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