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归档 > 2014年第四季度“鹤壁好人”简介

2014年第四季度“鹤壁好人”简介

一、用青春托起大山深处的雏鹰  郝海丽,女,34岁,淇县黄洞乡中学教师。她2000年毕业后,便扎根黄洞乡中学,从事教学工作。学校条件极其艰苦,让许多老师望而却步,但她一干就是14年,从没有一句怨言。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学习,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给住校的学生烧热水洗脸;孩子们有病时,她就上山挖草药给他们治病;有些孩子跟不上课,她就利用休息时间为这些孩子补课;个别孩子迷恋上网,她就顶着炎炎烈日,在通往网吧的路口等待、规劝。14年的坚守,换来了无数孩子们的尊敬和家长们的爱戴。

二、社会新风尚的义务宣传员  孙守玺,男,61岁,浚县白寺乡东许庄村民。30多年来,他利用空隙时间,跑了500多个村庄义务宣传社会新风尚、传递正能量。他经常到敬老院给孤寡老人唱歌跳舞,把大伾山大石佛、碧霞宫等风景旅游点编成顺口溜讲给大家听,外出务工时也不忘宣传家乡美景和好人好事。今年8月份,他在山东东营打工的时候,捡到了320多元现金、身份证和银行卡等物,担心失主着急,就写了一个招领启事,在原地等了一天半时间才寻到失主,并拒绝了别人的现金酬谢。

三、用大爱诠释大孝  李金菊,女,51岁,浚县新镇镇后枋城村村民。她公公1998年偏瘫,婆婆2003年患脑瘤瘫痪在床,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便一肩挑起了照顾公公婆婆的重担。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做饭,先给公公婆婆穿衣、洗脸、梳理、喂饭,然后再忙农活,就这样十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公婆。她的孝行善举在村里成为佳话。

四、弱小身躯挑起家庭重担  韩玉环,女,10岁,淇县庙口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2006年,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母亲离家出走,2011年,患有肺气肿的父亲病情加重,无法下床,一家的重担落在只有7岁的韩玉环肩上。从那时起,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父亲做饭、穿衣、擦脸、喂饭,做完这些再骑着自行车上学。放学后顾不得和小朋友们玩,就马上回家做家务,照顾爸爸。由于家庭贫困,她连醋等生活中常见的调味料都没吃过,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她的成绩却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她的孝行善举、勤奋自强让村民和师生都称赞不已。

五、让爱心温暖寒冬  曹丽华,女,56岁,九三学社社员,在淇滨区黎阳路东段美林整形医院工作。12月3日上午,在兴鹤大街与淇滨大道交会处,一位老人突发疾病倒在地上,危急时刻,她骑车经过时看到,马上拨打120,并就地给老人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车赶到,她才默默地消失在人群中。她的爱心,为这寒冷的冬季注入了一股暖流。

六、小善举彰显好品德  魏涵杰,男,12岁,桃源小学六五班学生;吴疆,男,7岁,桃源小学二五班学生。2014年12月3日,他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现金5900多元,银行卡及各种证件等贵重物品,他们毫不犹豫地跑到派出所,交给了警察同志。失主认领后,要给这两位小学生每人1000元作为感谢,两个孩子果断地拒绝了,并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七、技侦战线的破案能手  高建利,男,39岁,山城区春雷派出所技侦民警。从事技侦岗位14年来,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从无半句怨言。他经常顶着令人作呕的尸味,深入黑暗湿滑的废弃矿井,打捞碎尸、搜集证据。他运用刑技直接或间接破案100多起,他不怕苦、不怕累、勇于钻研的精神鼓舞着所有干警,知道他的群众对他都是竖起大拇指:“好样的!”

八、孝行善举显真情  李爱云,女,52岁,山城区石林镇中石林村村民。2003年丈夫因病去世,全家的重担落到她一人身上。2012年婆婆偏瘫卧床不起,她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做饭,然后给婆婆洗漱、穿衣、喂饭,收拾好这些就开始给村民磨面。这么多年来她没一句怨言,经常说:“不管丈夫在不在,婆婆都是我的亲娘。”她孝敬老人的爱心赢得了全村村民的夸赞。

九、

|<< << < 1 2 > >> >>|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