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换来城市美好环境的垃圾填埋工 王玉峰,男,32岁,市蔡庄垃圾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职工。2007年,他从部队复员后来到垃圾处理厂上班,别人嫌脏嫌累先后离开了公司,而他夏天顶着炎炎烈日,钻进四五十度高温的车厢;冬天冒着严寒在又湿又滑的垃圾作业面一干就是几小时。夏天的恶臭,冬天的冰滑,没有挡住他工作的劲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一干就是7年,从没说过一句脏累的话,填埋垃圾40多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二、勇于担当的好少年 陈帅帅,男,16岁,浚县屯子镇陈门村村民。他5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父亲因食道癌卧床不起,妹妹还要上学,他幼小的肩膀便担当起照顾父亲、供妹妹上学的重任。2013年12月父亲去世后,为了供妹妹上学,他每天5点半起床帮人家搬货送货。他说:“我累点没啥,也不图别的,就是一心想供养妹妹上学。”
三、用青春托起大山深处的雏鹰 郝海丽,女,34岁,淇县黄洞乡中学教师。她2000年毕业后,便扎根黄洞乡中学,从事教学工作。学校条件极其艰苦,让许多老师望而却步,但她一干就是14年,从没有一句怨言。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学习,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给住校的学生烧热水洗脸;孩子们有病时,她就上山挖草药给他们治病;有些孩子跟不上课,她就利用休息时间为这些孩子补课;个别孩子迷恋上网,她就顶着炎炎烈日,在通往网吧的路口等待、规劝。14年的坚守,换来了无数孩子们的尊敬和家长们的爱戴。
四、弱小身躯挑起家庭重担 韩玉环,女,10岁,淇县庙口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2006年,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母亲离家出走,2011年,患有肺气肿的父亲病情加重,无法下床,一家的重担落在只有7岁的韩玉环肩上。从那时起,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父亲做饭、穿衣、擦脸、喂饭,做完这些再骑着自行车上学。放学后顾不得和小朋友们玩,就马上回家做家务,照顾爸爸。由于家庭贫困,她连醋等生活中常见的调味料都没吃过,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她的成绩却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她的孝行善举、勤奋自强让村民和师生都称赞不已。
五、两次入水救人的硬汉子 刘彦彬,男,36岁,浚县王庄镇苑庄村村民。8月18日12时许,他吃过午饭在村西头散步,听到卫河边有小孩呼救声,就连忙跑过去,看见河中有一个小孩正被河水往下游冲,他一个猛子扎入河中,把小孩救了上来。他本想休息一下,岸边的小孩说河里还有一个小伙伴,他又沿着河岸追了二百来米,再次跳入河中把另一小孩救了上来。孩子家长来感谢时,他说:“要是再遇见这种事,还会毫不犹豫地去救人。”
六、奉献爱心好青年 郝建飞,男,33岁,淇滨区城市管理局四大队队员。2月12日下午3时,正在会展中心执勤的他,发现一名86岁的老太太股骨颈摔骨折,他没有半点犹豫就背起老太太送往医院。因救送及时,老太太也没有受到二次伤害,手术非常顺利并很快康复。在老太太家人当面感谢时,他说:“人都有老的时候,这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
七、抒写二十一年呵护亲人的美德 蒋玉香,女,43岁,鹤山区新华街道办事处街南社区居民。她在照顾年迈婆婆的同时,21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双目失明、没有成家的胞哥,不怕辛劳,不怕付出,每天洗衣送饭,打扫卫生,彰显了中华民族爱亲扶残的浓浓亲情。
八、十八年风雨无阻义务为矿工缝补衣物 尹秀丽,女,63岁,山城区鹿楼街道办事处八矿东井社区居民。1996年退休后,她以“共产党员没有退休日”为人生信条,把矿工当亲人,18年来,她自己买来针线、纽扣等,一年四季在井口义务为矿工缝补工作服8000余件、钉纽扣2300余个。每次缝补完衣服后,都会对矿工说一句祝福的话“高高兴兴下井,平平安安回家。”
九、用银幕给山区孩子带来快乐 刘厚忠,男,63岁,山城区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