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归档 > 她能陪着我,我能照顾她,就是幸福

她能陪着我,我能照顾她,就是幸福

年轻时,妻子把他的生活照顾得周周到到;1994年妻子患上帕金森综合征,他悉心照料。

“中午想吃什么?我给你做。”1月22日,当记者来到山城区鹤煤总医院职工家属院闫克敏的家时,他正边帮妻子张桂花按摩,边问妻子。屋里干净整洁,丝毫看不出这个家由男人在操持。从两人言谈举止中,能够感觉到妻子对于丈夫的依赖。

从同学、同事到夫妻,他们是别人羡慕的对象

缘分天注定。忆起当初两人相识、相知到结婚的点点滴滴,闫克敏历历在目。他说:“我俩是初中同学,后来还成了同事,心里自然有种亲近感。她工作努力,知书达理,我们接触了一段时间,彼此印象都不错,后来决定结婚。”

在闫克敏看来,老伴张桂花是一个识大体、重感情的人。“我记得那是1985年,我父母先后得了重病,弟弟们还小,家庭的重担就压在我这个老大身上。当时单位工作忙,我想要多赚点钱养家,每天早出晚归,桂花她在兼顾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我的父母及弟弟,帮我筹集父母治病的费用,做家务、照顾孩子。那段时间,原本白净漂亮、身材匀称的她迅速消瘦下去,神情中满是疲惫,看得让人心疼。但她从未对我抱怨过一句。就这样,我俩互相扶持,共同支撑着这个家。”闫克敏回忆。

“闫大夫退休前是鹤煤总医院输血科主任,张大夫得病前是鹤煤总医院内科业务骨干,他们夫妻俩比翼双飞,我们都非常羡慕。”和闫克敏在鹤煤总医院一起工作过的同事王女士告诉记者。

妻子突患重病,照顾好老伴儿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人生总是充满遗憾。1990年春节过后,张桂花走路有些踉跄,闫克敏觉得有些不对劲儿,过了一段时间,张桂花开的处方字迹总是歪歪扭扭,这让他俩突然意识到,事情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1994年夏天,他们到郑州的大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当时就确诊为帕金森综合征。从1994年到1998年,4年间张桂花的病情一直在加重,院领导看到这个情况,也建议张桂花做手术。

当时手术非常成功,张桂花的病情有了好转。可一年后,张桂花的病情突然加重,他们赴北京求医,但术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并发症接踵而来。

“老伴儿的身体每况愈下,先是语言障碍,吐字不清,随后出现大小便失禁。”渐渐地,张桂花几近失语且行走困难,因药物的副作用,牙齿都掉光了。“看着她一天天病情加重,我心里很难受,直到2009年我退休那一年,她生活已经完全不能自理了。”闫克敏伤感地说,“以前家里的大小事都是她在操心,从来不用我管,现在该我来伺候她了。”

从此,照顾好老伴,就成了闫克敏生活的全部。每天早晨起床后,先帮妻子洗漱、方便,给房间开窗通风,喂妻子吃饭、吃药,然后洗衣服、打扫屋子……繁杂却有条不紊。他坚持每天给妻子按摩、擦身。在他的精心护理下,张桂花从未生过褥疮,他成了妻子的专职全能护工。在此之前,家务活他都不用操心,都是由妻子一手操办。

为了帮助妻子恢复语言功能,闫克敏不厌其烦地教张桂花发音,“你、我、他”……一个字、一个词的发音他有时需要教上几十遍、上百遍。如今,张桂花虽说发音不清,但也能沟通,靠在叠起的被子上,她还能用电脑上一会儿网。

“天气晴好的时候,老闫坚持用轮椅推妻子出去转转,晒晒太阳。其实他腰不好,累不得。”闫克敏的朋友王波清说。

今年,闫克敏已经66岁了,张桂花也65岁了。“年轻时,她把我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少年夫妻老来伴,现在她身体不好,换我来照顾她。我们俩相互陪伴,就是幸福。”闫克敏简单朴实的话语,蕴藏着对妻子的深情。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