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是近年来民生领域走红的一个热词,提升市民幸福感也恰恰是淇滨区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核心内涵。
今年年初以来,淇滨区文明城市创建牢牢把握这一核心内涵,加快实施推进道德引领、创建提质、常态管理三大重点工程,使群众感受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风尚、更加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更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道德引领让城市更有温度
淇滨区曾连续3届获得省级文明城区荣誉称号,多年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人、以德润城,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促进辖区公民素质全面提高,巩固和提升省级文明城区创建成果。
身残志坚在快递业闯出一片新天地的“河南好人”马朝立;建设家乡、发挥余热的87岁老党员邢守智;奉献青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年轻消防员李孝民;成立戏曲艺术团,为群众义务演出10余年的李玉凤;16年如一日
资助帮扶贫困学生的李霞……淇滨区坚持培树道德标杆,面向基层和群众开展各类先进评选表彰活动,一个个典型模范人物不断涌现,“群星闪耀”的现象在淇滨区逐渐形成。
“今年年初以来,淇滨区被全市命名的鹤壁好人有7人、文明职工4人、好媳妇1人、好婆婆2人。”淇滨区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淇滨区充分发掘道德典型的先进性和影响力,让“平民偶像”大放异彩,真正做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把典型的榜样力量转化为群众的生动实践。
淇滨区还利用各种形式宣传道德模范:在华夏南路精心打造好人路、设置好人宣传板100余块、利用道德讲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宣讲教育活动200余场次……淇滨区广泛传播好人故事,传递正能量,将文明的种子撒遍各个角落。
在典型带动和榜样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中。道路口,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开展义务交通劝导;社区里,网格管理员们帮助空巢老人解决生活困难;淇河边,家长带着孩子积极参与保护淇河捡拾垃圾活动……小举动彰显大文明,凡人善举温暖着整座鹤城。
“截至目前,淇滨区在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6.7万人,挂牌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102个,网上注册志愿服务团队99个,有同心圆、朵朵向善等民间志愿服务组织26家,累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该工作人员介绍。
为创新志愿服务载体、延伸志愿服务触角,淇滨区在黎阳路街道佳和社区设立了志愿者服务分中心。作为全市首家街道级志愿者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分中心不仅为广大志愿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还成为了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爱心纽带,标志着淇滨区基层志愿服务工作步入规模化、常态化、多样化、社会化进程。
创建提质让城市更美好
群众的幸福感源自获得感。淇滨区始终围绕“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的宗旨,把文明创建的“大道理”落脚到“小利益”,把“群众之所盼就是创建之所为”根植于心。
在城市建设上,淇滨区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城市道路9条段6.5公里,雨污管网分流改造10公里;投资2500万元用于道路路口渠化改造;投资686万元实施“厕所革命”建设工程;建设100余公里的生态隔离带和生态景观廊道、233处绿化精品点和46处景观小品;投资1.1亿元完成全城亮化工程,居民生活更加方便舒适。
除此之外,淇滨区还开展提高市民素质、整治集贸市场、提升街景容貌等十大行动和满城植绿、满城植花、满城点亮、满城国旗“四满”行动,优化居民生活环境,丰富城市内涵。通过实施道路、广场、游园、绿地和城市景观的建设和改造升级,淇滨区市容市貌持续优化。
淇滨区还开展了淇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抓好四水同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矿山综合整治、垃圾污水处理等重点任务,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我们还不断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持续改善市容市貌。今年年初以来,我们安装文化标识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