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浚县白寺乡刘裴洼村小学六年级女学生李改琴,上学路上突然摔倒,从此瘫痪在床。
14年间,陪伴她的除了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的父亲和重度精神疾病的母亲外,只有一台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清画面的黑白电视机和几本书。
直到2017年5月,浚县人社局派驻刘裴洼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李广晖到她家的那次走访,她的命运才发生了改变。
初识改琴她窝在一堆脏兮兮的被褥里, 眼里满是绝望,这一躺就是14年
——“这个姑娘不能就这样毁了”
2017年5月,浚县人社局医保中心副主任李广晖作为扶贫工作队队员,入驻刘裴洼村开展帮扶工作,李改琴家是他包的5户贫困户中的一户。
“我第一次到她家走访,在外面敲了半天门没人应,推开屋门,一股臭味儿扑鼻而来,男人靠在椅子上打盹儿,女人对着黑白电视机看得津津有味,床上躺着的女孩儿窝在一堆脏兮兮的被褥里,眼里满是绝望,床边放着几本书和半碗米汤。”第一次到李改琴家走访的情景,李广晖历历在目。
这是一家特殊贫困户。户主李廷槐,69岁,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妻子周丽芳患有重度精神疾病;女儿李改琴1990年出生,14岁后因病一直瘫痪在床。因家里情况特殊,村里除了本家人,几乎没人上门走动。
老实巴交的父亲曾经凑钱将她带到北京一家医院,医生诊断她无法行走是脑瘤压迫神经所致,需手术治疗,费用要十几万元。父亲默默将她带回家,说等攒了钱就给她做手术。然而,这一等就是14年。
在一年年的等待中,重新站起来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她越来越绝望。
“第一次入户走访,除了李廷槐能答上几句话,改琴跟她母亲一句话也不说。李廷槐也说不清改琴到底是啥病,就记得十多年前带她去医院看病时医生说是脑瘤压迫神经造成的。”李广晖说,当听到李廷槐嘴里不住地叨叨“没用了,治不好了,她就这命”时,看着床上改琴绝望的眼神,“我心里钝钝地疼,这个姑娘不能就这样毁了!”
在接下来的20多天里,每隔两三天,李广晖和其他扶贫工作队队员就要到李改琴家走访,或带一些生活用品,或给李改琴带去几本书、几件衣服。慢慢地,改琴再看到他们时,也能拉拉家常了。
一个月后,李广晖推着新申请的轮椅,带着洗发水、香皂等生活用品上门时,周丽芳突然神情激动地哭了,跪在地上不停向李广晖磕头,还一直让他喝水。后来李改琴告诉记者,那是她几年来第一次用洗发水洗头。
决不放弃打开她的心扉、送医上门检查、说服家人手术治疗、发起网络募捐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为了让李改琴走出阴霾,李广晖给她找了好几本青春励志小说,并与其他扶贫工作队队员一起凑钱给她买了部智能手机,还教她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
一次次接触,一次次关爱,让一家三口对扶贫工作队队员从开始的冷淡、戒备,到后来无话不说。
“都拖了十几年,刚开始也没想到改琴的病能看好,只是老听她说脖颈酸疼,晚上睡不好,想着总得找医生看看。”经过两个月的相处,李廷槐一家逐渐对李广晖等队员敞开心扉,有什么事儿都喜欢跟他们说。
去年7月,浚县人社局副局长胡明文得知李改琴的情况后,
专门邀请浚县人民医院医生胡兰成、朱佩文上门给她看病。经过检查,两位医生初步认为李改琴的病情是颈椎发育异常造成的,通过手术治疗有很大希望重新站起来。他们建议李改琴家人将她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虽然个人无须负担太多医疗费用,但是做手术需要本人或家人签字同意,李改琴父母情况特殊,谁能来做这个决定呢?
为了让这个可怜的姑娘再次站起来,李广晖等扶贫工作队队员一次次到李改琴的叔叔李廷栋家做工作,向他宣传扶贫惠民政策,劝说他陪李改琴看病。驻村第一书记柴相杰也经常上门劝说。
“改琴是个可怜妮儿,家里人也想给她瞧病,可十几万块钱真不是小数目,要不是广晖一直给我做思想工作,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