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镇中石林村位于山城区东部,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石林会议”旧址所在地,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09人,截至目前已脱贫10户、40人。
山城区在开展脱贫攻坚中,重视物质扶持的同时,没有忽视以文化软实力为依托的精神文明建设。该区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大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他们从以前的“等靠要”,到现在争着想方设法增收、脱贫、奔小康。
诗朗诵、文艺 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增强了群众 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6月29日一大早,鹤壁日报记者跟随驻中石林村帮扶工作队成员来到贫困户苗改云家中走访。
苗改云家有3口人,她常年需要看病吃药,孩子在外地读研究生,丈夫没有手艺,靠种地为生,日子一直很艰难。为了改善生活,她申请了低保,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为了帮助苗改云家改变现状,早日脱贫,驻村帮扶工作队除了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还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她家流转了土地,介绍她的丈夫到附近陶瓷厂上班,使她家的生活有了长期保障。
“国家的扶贫政策真好,工作队的同志经常到我家了解情况,问我有啥困难,我们一家人都很感激。”苗改云说。
脱贫致富,物质文明建设是基础,精神文明建设也决不可忽视。山城区投资7万元修建了中石林村文艺大舞台,并经常在这里举办诗歌朗诵、消夏广场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投资建设了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的音乐厅,与省文化馆、省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项目办、省合唱协会在这里共建了红色石林“乡村音乐厅”。
山城区携手“乡村音乐厅”文化扶贫志愿者,积极开展文艺下乡活动,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文化结构、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文化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扶贫、扶志活动,为农村送讲座、送演出、送培训,给农民传技能、带工作、鼓斗志,增强了基层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业余时间看的脱贫节目多了,我丈夫也鼓起了斗志,他说他要珍惜眼下的机会,好好工作,学得一技之长,争取早日让我家脱贫致富,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苗改云说,“我现在没事时也跳跳舞、看看戏,心情好了,病也感觉轻了许多,正考虑在家搞点儿副业呢!”
因地制宜发展 电力安装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中石林村的帮扶单位是山城区民政局,帮扶工作队驻村以后了解到,该村不少村民有从事电力安装工程的技术和经验,便帮助村民组建了电力安装公司,解决了村里不少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之前主要靠种地,家里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帮扶工作队到俺村以后,看到我会电工技术活儿,就与电力安装队联系帮我找了份工作。现在我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已经脱贫了,生活越来越好,你们看,现在俺家都装上空调了。”在中石林村脱贫村民张承仁家,张承仁高兴地向记者讲述自己脱贫后的幸福生活。
山城区民政局副局长、中石林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师敏告诉记者,目前,依托该村从事电力安装村民多的优势组建了鹤鸣湖电力安装公司,带动就业1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30余人。
“现在,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转变,改变了过去等着政府来帮助脱贫的依赖思想。大家现在创业激情高涨,不少贫困户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实现脱贫目标。”师敏说。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