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淇滨区鹤翔西区今年已93岁高龄的老八路康建平他有厚厚的一本回忆录。有关抗日的往事,他都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康建平老家在巩县(今巩义市)一个叫涉村的小村庄。日军侵华后,这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也没能逃过鬼子的魔爪。“不打小鬼子,就得当亡国奴。打,就是死也要多拉上几个小鬼子!”说到抗日,老先生怒不可遏。
老师成为他 抗日的引路人
1939年,时年17岁的康建平到巩县孝义镇的遗爱中学求学。在那里,他认识了亦师亦友亦兄的班主任梁西杰。
“梁老师是我革命的引路人。他上课不仅讲课本知识,还讲民族大义。在他一次次慷慨激昂的讲述中,我知道了当时的国家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知道日本鬼子的铁蹄早已踏上了我国的领土,在我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果我们再不起来反抗,就得当亡国奴。”康建平说。
“1941年4月,梁老师给我们上课时说,这是他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课。”康建平说,梁老师没有说离开学校的原因,更没有告诉他们要去哪里。后来听说因为梁老师鼓动抗日,汉奸要来抓他。
1942年,日寇持续对黄河以南进行大规模轰炸,已经不可能再上学了。康建平也想像老师一样去抗日,于是和两个同乡在洛阳挤上了开往陕西方向的火车。然而,因为途中有鬼子封锁,康建平没能顺利到达延安。
鬼子在村里 烧杀抢掠
1944年四五月份的一天,康建平正在自家地里侍弄刚刚抽出麦穗的麦子,突然听到了机枪声。“山区农村很少能听见枪声,我当时都懵了。”康建平说,后来有村民气喘吁吁地跑来,说鬼子来了。
康建平喊上一家老小就往山里跑。鬼子很快进村,没来得及跑的村民惨遭杀害,许多民房被烧毁。“鬼子在村里烧杀抢掠后继续向西南方向扫荡去了。”康建平说,没过几天,巩县政府也逃到了涉村,日本鬼子的维持会也把狗腿子安插到了涉村。
“当时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水深火热,几乎家家都有死人,户户都有戴孝的人。那种场景,想起来就想哭。”康建平气愤地说。
成立联合区 扩大抗日力量
1944年8月,皮定钧司令率领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部队挺进豫西,很快到达涉村。在这支队伍中,康建平遇到了自己的恩师梁西杰。
康建平终于穿上了八路军的军装。“为扩大抗日根据地,组织让我在巩县、登封、密县三县交界地带成立一个抗日联合区,任命我为副区长。”康建平说,上任后他就在联合区宣传、组织群众参加抗日。但没多久,他们的行动被驻扎在玉台(位于郑州和登封之间)据点的鬼子获知。
1945年春,驻扎在据点的鬼子和伪军倾巢出动,向八路军进攻。“我们就借着熟悉地形的优势,带他们在山里绕。附近一个八路军支队听到枪声,也赶来支援。”康建平说,那次打了个胜仗。1945年5月,他们扒掉了玉台的寨墙,又在土坦克的掩护下,攻占了据点。
看着战友牺牲 心如刀绞
康建平说:“有次他带领队员到一个叫磨沟村的地方宣传抗日,鬼子得知后派人包抄。交上火后,他们借地形占据了优势,把鬼子打死打伤好几个。”
“吃了亏的鬼子变得更加疯狂。很快,他们便纠集100多人趁天黑偷袭涉村附近的天心凹制高点。因寡不敌众,我们牺牲了4个人。”康建平说,看着战友牺牲,他心如刀绞,对小鬼子的仇恨愈加强烈。
1945年7月,鬼子再次趁夜里对他们进行围剿。在一个叫粮坑的地方,他们和敌人打起了游击。大规模出动的鬼子不但没讨着便宜,还被正好途经此地的一个八路军独立团打得溃不成军。
1959年春天,康建平受组织安排来到我市,成为市卫生学校第一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此后50多年里,他一直定居在鹤壁。离休之后,他开始潜心研究鹤壁的抗日历史。而今虽然已是93岁高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51823